橋梁樁基檢測一般使用超聲波法和低應變較多,通過以上2種方法可以初步判斷樁長,以及樁身完整性信息。
可以參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
《公路混凝土橋梁預應力施工質量檢測評定技術規程》(DB35/T 1638-2017)
以及部分地方標準。
兩個模式只是在操作習慣上有不同,RSM模式按采集點保存數據,保留每錘原始信號;PIT模式按樁保存數據,保留每個測試點不少于三錘的平均信號。
可能原因:① 立柱頂部是否打磨平整;② 振源和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是否避開了立柱上的安裝孔和焊縫;③ 激振點是否敲擊在立柱薄壁的中心上;④ 激振能量不合適(換不同手錘,嘗試不同敲擊力度進行測試)。
外露長度表示立柱出露于介質表面部分的長度,在實際檢測時,可通過卷尺測量得到在傳感器安裝點(信號接收點)在沿立柱軸線方向上的外露長度。
采樣間隔是根據預設柱長及波速計算得來,應滿足規范要求時域記錄的時間段能測試彈性波在立柱中5個來回的數據。實際測試時,儀器中建議將采樣間隔選擇自動,在設置不同采樣長度時,儀器會自動計算出當前狀態下的采樣間隔。一般來說,采樣間隔越小,采集的信號精度越高。
實際測試時,建議采用端發端收的測試模式,將振源和傳感器均安裝在立柱頂部,安裝時在豎直方向上要避開立柱上的安裝孔和焊縫。安裝的位置如果存在焊渣、繡漬或鍍層等浮渣時,需將其打磨平整后再測試。
在實際測試時,如果現場立柱頂部安裝有柱帽,影響到激振裝置和傳感器的安裝時,建議將柱帽拆卸后,再進行測試。如果現場滿足激振和傳感器安裝條件,可以直接進行測試,但需要將激振點和傳感器避開波形梁護欄立柱上安裝孔和焊縫的軸線位置。
Copyright? 2017 武漢中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3001965號-1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小洪山1號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行政樓3-5層